三、傳統儀式禮拜與敬拜讚美(禮拜與節慶的區別)
本段要從教會儀式設立本身的神學目的,來探討傳統禮拜模式與敬拜讚美禮拜模式之間的差異,幫助大家更了解其中的相異之處,以及哪種形式的禮拜更符合聖經真理的教導。
(一)傳統禮拜:
這裡所謂的傳統禮拜,筆者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說明之(以下簡稱「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的根源來自加爾文主義,屬於改革宗,傳承改革宗許多重要的神學信仰精華與資產。
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禮拜儀式背後,都是眾多改革宗前輩、神學家,經過百般努力、苦思、研究聖經所得到的結果和結晶。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樣的禮拜方式很有可能是偏差程度較少,較接近聖經真理教導的禮拜型式。


舉例來說,改革宗最高舉的就是「上帝主權」,禮拜最重視的是「上帝道的傳講和聽道」。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長老教會的禮拜中,是以安靜心,領受上帝話語(講道)為主的禮拜形式。
而長老教會經過總會所編輯的「聖詩」,也是「道」的延伸,是用「吟唱」的方式將「道」表現出來。
換句話說,這些聖詩,是蒐集世界各地近幾百年中被創作來頌讚上帝的歌曲,分成各種目的和時機供教會使用。
詩歌的歌詞都是經過嚴格的神學正確性與否的檢驗和篩選,因此光是歌詞就是一篇篇的聖道,就足以使人吟唱時傳遞出真理;
而音樂性的部分更加嚴謹,必須配合歌詞來譜曲,以達到相輔相成。
例如,如果是稱頌上帝榮耀的旋律,一定可以發現在頌讚時音調最為高亢,以展現上帝的榮耀;
若是講到人的罪惡時,旋律會特別低沉、悲傷。
這樣的形式和內容才能搭配一起,相輔相成,並且通常以四部和聲的方式進行,更是為了達到禮拜時是在這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面前必然莊嚴、神聖、謙卑、敬畏而設計的。


這樣的神學思想強烈傳達出:
1.「上帝至高無比」的觀念,是不容隨便的
2.教育會友,來做禮拜要「預備心」,因為來面見上帝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是件恩典,豈可隨便?
古代百姓、大臣聽聞皇帝經過都必須跪著,連頭都不敢抬,眼不敢直視皇帝,以免冒犯龍顏,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這位我們口中所稱「萬軍之耶和華」,「宇宙的主宰上帝」,無人能與祂相比,那到上帝面前敬拜時,我們這些信徒的心態應當如何呢?可以用隨便、一派輕鬆、或是好像來參加一場派對,調劑身心的想法呢?
這就是傳統禮拜設計時,每一個環節的中心思想。


以下順序未必每間台語長老教會完全相同,但大致都有這些程序:
從會前安靜心就準備進入敬拜;
殿樂(序樂)更是提醒禮拜已經開始,必須肅靜,並且幫助信徒安靜心;
宣召,是直接宣讀上帝的話(聖經);
會眾唱聖詩;
信仰告白(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等)﹔
啟應,司會啟,會眾應答,用聖經的話語來進行;
再唱聖詩,緊扣主日的講道內容;
禱告;
詩班獻詩;
牧師禱告完再講道;
講道完會眾唱聖詩回應今天的講道;
並且以奉獻來回應神、感謝神,唱奉獻詩歌;
教會消息報告、肢體關心;
最後頌榮(歌頌上帝的榮耀)、牧師祝禱、默禱閉會。
(所有的會眾唱聖詩與詩班獻詩,都屬於用詩歌來敬拜上帝的範疇)


這整個禮拜儀式通通圍繞一個重點,就是「榮耀上帝、敬拜上帝」,中心思想就是「至高上帝」。
這樣的禮拜好玩有趣嗎?心情很high嗎?以盡情發洩為主嗎?
相信各位已經發現,上述那些「人要爽」的需求,通通不在禮拜程序設計的考慮當中,因為,禮拜的主體根本不是人,是「上帝」。
也因此,從本文開始直到現在都在強調一個重點,敬拜神(或是禮拜)到底是「神本思想」,還是「人本思想」才符合聖經。


傳統禮拜的每一個步驟、程序,通通都是在「敬拜上帝」,而且是以「恭敬、敬畏、嚴肅」的態度在進行,人在禮拜中主要是去敬拜上帝,而不是要去滿足個人。在禮拜中,上帝才是最重要的,正確的敬拜上帝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傳統敬拜的核心思想。


當然,這不是說禮拜中人都不能有任何情緒上感動,像是流淚、哭泣、歡樂,
但我們會發現傳統禮拜中的情緒感動,和敬拜讚美禮拜中的情緒感動,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二) 敬拜讚美模式的禮拜:
而「敬拜讚美」的神學觀是什麼呢?
現今「敬拜讚美」禮拜的神學觀念,不再是「上帝至高」的觀念,反而是「人子耶穌」的神學觀念-------耶穌和我平起平坐,是我麻吉。
因此,禮拜不再是「莊嚴神聖」,而是「慶典」。
在慶典裡,本來就是大家平起平坐,沒有誰比較大。


有位屬靈的前輩這樣分享:
假使我們留意各種原始民族的聚會方式,我們就會發現「嚴肅場合」時,一定盡量採取「仰望」模式------當巫師、村長講話時,大家要盡量仰望、無聲、安靜心、、、。當然,講話者不一樣會站在比較高的位置,但整個氣氛,就是有「高低之分」。但是「慶典場合」時,一定會採取「平起平坐」模式,即使是巫師、村長講話,也都是和大家平起平坐、一起跳舞唱歌狂歡。這時,高低之分是不存在的。難怪有其他人就嚴厲提出:「教會禮拜裡,聖父不見了」的觀念。


「敬拜讚美」模式禮拜幾乎已經不需多做解釋,因為根據筆者觀察,台灣大大小小的教會,不論宗派(天主教不計算在內),幾乎都朝著這個潮流邁進,因此大家的形式幾乎都大同小異。但基於清楚說明的理由,筆者分成幾個重要的部分進行解說,好讓大家更清楚明白。


首先,要能使用「敬拜讚美」模式的禮拜,幾乎有幾項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須組織在一起,才能順利運作:


1.軟體部分:
(1)人員:包括主領、伴唱、樂手(基本配置包含:電子(鋼)琴、貝斯、電吉他、爵士鼓)、幕後音控工程人員、字幕PPT操作人員等。
(2)樂曲:每周必須固定使用相當多的時間練團、整合各種樂器與歌手間的默契。
(3)選曲:主領必須在練團前將曲子(五至八首不等),先行選出,再將樂譜(最好有音樂CD檔案)交給樂手、伴唱及字幕人員。舉例來說,假使是較大型的教會,一般而言假如下周由A敬拜團服事,那麼A團的主領可能必須在本周主日就將所有下周預備的曲目相關資料備妥,交給所有團員,回去進行自我訓練,然後在周間至少選定一天花幾小時來進行所有成員得的配搭。若遇到比較困難的曲目,甚至擔任樂手和主領的,還可能要事先進行演練一次,再進行團體整合,這常常是少不了的。
(4)樂曲處理:由於現代詩歌通常都以短歌為主,因此每首曲子要唱幾次,副歌進幾次,尾段幾次,主領的手勢所代表的意義;或是歌曲的調性,例如兩首C大調的歌如何銜接下一首D大調的歌,中間穿插禱告還是問安等;再來是快歌慢歌的選擇與使用時機,如何順暢的銜接;最後是每一首曲子樂手如何和諧的配搭演奏出來,曲風走向如何……等等,這些常常都要預先準備,這是筆者所知道最基本的條件。


2.硬體部分:
(1)電子樂器部分:電子(鋼)琴的選擇、電吉他、貝斯、效果器,傳統爵士鼓還是電子鼓。
(2)音控設備:這關係到所有樂器、麥克風音質音,人聲與樂器聲音要分音軌量輸出的關鍵,因此要如何選用操作,必須相當專業。
(3)擴大機(音響)設備:有好的樂器、音控設備,如果沒有好的音響喇叭,那保證所有的聲音輸出後,再經由擴大機放出來,都會「胡」在一起;或是擴大機角度調整錯誤,造成回受,而產生尖銳或是高低頻的噪音,都將成為「敬拜讚美」中最大的干擾與敗筆。
(4)字幕部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微軟公司的PPT簡報軟體,製作好的投影片和字幕只要搭配投影機,投影在布幕上便可使用。但先決條件是,布幕和投影機的擺放位置會不會影響台上敬拜團、布幕夠不夠大取決於會場大小、或是高度不夠使的會眾「看不到」,又或是投影機的「流明度」太低,造成字幕在光線下不清楚,影響視覺觀看效果,這些都必須在選購時便考量在內。


以上只是「敬拜讚美」的歌曲在表現上,要進行流暢的需求下最「基本」的要求。
各位不妨這樣想,一個這樣編制的「敬拜團」與相關設備,需要多少「資源」?基本上,錢、設備還是簡單解決的部分,真正困難的,其實是人員的素質和培養。一般而言,教會一般的司琴琴手要進入「敬拜團」服事,要和其他樂器配搭,要練習看簡譜,要聽命於主領的指揮,要隨機應變,為了配合還可能臨時要「升、降Key」、「要臨時插入未練習過的詩歌」,只因為牧師突然的感動、、、。
這些能力和訓練要花很多時間與心力,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的。
我們都曉得,樂團配置越大,要達到的和諧度與精準度的要求就越難,這需要長期的磨合和團練,有十足的默契才可以達成;
再者,主領的準備也不是隨便就可以上台的,要能禱告、帶動全場氣氛、還要負責歌曲轉換時機,自己還要唱,簡直就是整團的靈魂人物;
而伴唱者的角色也不輕鬆,因為如果會眾對於新歌比較不熟,伴唱就要賣力的唱,自然伴唱者的歌唱素質就不能太差、拍子要準確、音準要夠、不能太突出、和聲要到位、有時還要有肢體動作、舞蹈等。
凡此總總都配合起來,再加上幕後音控人員靈敏的耳朵,把聲音控制輸出調整到最佳狀態;
最後配合字幕人員流暢的將每首歌的順序及反覆、副歌、次數,換曲時機都拿捏準確;
才能造就出一場「完美無比的敬拜讚美」禮拜。
只要其中有個環節出錯,都將對整場「敬拜讚美」造成無比的突兀與干擾,「效果」、「感動度」都勢必大打折扣。


以上非常鉅細靡遺的說明,只是要呈現一個事實就是,「敬拜讚美」基本上就是一場「幾乎要專業等級或演唱會等級的禮拜演唱會」。
不管大家同不同意,事實上就是如此!
因為筆者之前所擔任的,就是大型靈恩派教會的樂手服事。
各位如果有與大型教會的「敬拜讚美團」交流過、或是參加過「萬國敬拜讚美特會」、「讚美之泉特會」等其他大型特會,幾乎都會發現我舉的例子一點都不誇張,甚至有些還要配合燈光,以營造更好的「氣氛」。
問題是,有哪些教會的能力可以做到這樣的水準?
我敢說,只有大型教會教會可以,而且幾乎都是台灣大型的靈恩派教會,會眾人數至少在五百人以上才有可能辦到!因為光是樂手的培養就已經是難度最高的了!
怎麼辦呢?有些教會牧師就會說,我們不求做到這樣的程度啊、我們有多少做多少啊、上帝是看人願做的心啊、我們先求有再求好啊、、、、,這些我都同意,但是我們還是必須回到一個最現實的層面--------要是無法達到一個「順暢的程度」,這樣使用「敬拜讚美」的意義何在?
東湊西湊、音響也不好,樂團也出錯連連、伴唱主領都不夠專業,這樣不會大大「干擾禮拜」嗎?會不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三)小結:
「傳統禮拜」與「敬拜讚美」是兩種截然不同神學觀底下的產物,一個是「上帝至高」的敬拜模式;另一個則是「歡樂節慶」的敬拜模式。
問題是,翻開聖經,聖經裡每次獻祭前、每次嚴肅會、每次去聖殿,都要先唱唱跳跳的?
新約裡,耶穌基督或使徒有哪一次在講道前要先唱唱跳跳一下?沒有!一次都沒有!
說穿了,「敬拜讚美」根本不是聖經中敬拜神的「常態」。
我們不否認在節慶時可以用這樣的歡慶方式表達我們對上的的感恩,但是曾幾何時,每場禮拜居然每次都在「節慶、歡慶」?這是什麼觀念?
再提醒一次-------每次!
這樣對嗎?






不配




註:
1.本系列文章多處引用與參考小小羊弟兄與思佳姊妹文章,出處繁多,均為園地已有文章,不再一一列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