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於 2020/07/07 00:36:
考試:受洗者沒通過巴克禮牧師這一關(答案)
您此篇對於巴克禮的見解有誤,而且對台語的見解也不正確。
因為台語的『反悔』真的只是『後悔』,完全沒有『悔改』的意思。
請詳閱教會公報3522期25版,巴克禮有說明為何只用[反悔]而不是[悔改]
答:
謝謝訪客提供的分享。
但是,我想,我們的角度可能不一樣。
『精準的』詞彙 VS 『通俗的』詞彙,
詞彙的『表面意思』 VS 要表達的『正確觀念』。
對於『悔改、反悔』,你要求用『精準的詞彙』,
但是你可能沒注意到,雖然我和巴克禮對於『詞彙』用法不同,
但是,我們講的『觀念』,應該都是一致的才對。
能使用『精準的詞彙』,當然很好。
但是,我們並不能說使用『通俗的詞彙』就不行。
重點在於我們要表達的『觀念』是否相同。
詞彙的精準度,當然有其重要性,
但是,也不是每件事都那麼重要。
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這是太陽繞地球觀念的產物,而非地球繞太陽,
但這卻也是現今依然『通用』的描述。
現今即使說太陽升起、落下,我們一般人也知道這不是說太陽繞地球。
換言之,一個通俗的歷史悠久的『不精準』,甚至『不正確』的詞彙,
有時(不是每次),不影響『正確觀念』時,我們並不用太在意。
一日,是多久?
正確觀念,是二十四小時。
主耶穌第三天復活。
問題是,主耶穌是星期五下午死亡,星期天早上復活,
中間只有經過不到四十八小時,也就是大約一天半,不是三天。
但是,我們依然說主耶穌第三天復活。
因為,這是『通俗用法』,不是『精準的科學用法』。
法醫學上,死亡一天半和死亡三天,有很大差別。
但是,主耶穌復活這件事,
通俗用法,並不影響我們正確理解主耶穌是星期五過世、星期天復活的事實。
再舉一個例子,台語的『疼』,這是什麼意思呢?
1. 痛
2. 愛
這兩種意思,都是台語的『疼』常見的意思。
但是,是哪一種呢?
這時,我們常常要看『上下文』而定。
當然,不少時候,這個字常常和文法有關係,
某些文法句子,是明顯的『痛』的意思;
某些文法句子,是明顯的『愛』的意思。
但是,上下文,也是很好的判斷方法。
『中國』這詞彙也是。
這詞彙是什麼意思呢?
單單『中國』,字面意思就是『中間的國』。
可是,我們並不是單純使用這種字面意思,而是有其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2. 中華民國
3. 歷史中國
4. 日本地區名稱(不要懷疑,日本真的有中國地區,是指廣島和周邊縣市)
5. 其他、、、、
也就是說這詞彙,有很多種意思,我們常常要看上下文,
才比較能確定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同樣的,台語的反悔,國語的悔改,就字義來說,表面上看,意思不同。
反悔------『悔』,沒有包括『改』。
悔改------『悔』,有包括『改』。
因此,巴克禮刻意不使用『悔改』,而要使用『反悔』,
這是更精準的詞彙使用,這一點都沒有錯。
但是,我前面說了,一個詞彙,不是單看『表面意思』,
而是要看說話者『真正要表達的觀念』。
巴克禮使用『反悔』這詞彙,要表達什麼?
他要表達的是------
要先『反悔』信耶穌,之後才能有行為的改變。
也就是,順序上是------
1. 悔
2. 信耶穌
3. 改
我們使用的是更多人用的『悔改』這詞彙。
那麼,我們這裡大量文章使用這詞彙時,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們要表達的是------
要先『悔改』信耶穌,之後才能有行為的改變。
也就是,順序上是------
1. 悔改(沒有改變的成分)
2. 信耶穌
3. 改變(真正有改變的成分)
看見了嗎?詞彙不同,但意思相同。
我們講的,不就是『因信稱義』、『稱義在前,成聖在後』的教義嗎?
這和巴克禮要強調的,不是同樣的東西嗎?
使用更通俗、更多人使用、歷史悠久的詞彙,在溝通上,不是更方便嗎?
只要把觀念講清楚就好,不過度在次要的詞彙上做文章,我不覺得是錯誤。
反倒是現今台語聖詩、聖經,大規模改變很多傳統使用的詞彙,
表面上是說要『改變過去詞彙的錯誤,改成更精準的詞彙』,
但其實,我覺得,有點矯枉過正,甚至趁機把錯誤神學思想帶進來。
因此,我絕對尊重巴克禮使用『反悔』,不使用『悔改』這詞彙,
因為,他怕悔改這詞彙會使人誤解因信稱義,以為要先改變才能稱義。
但是,我一點也不認為我在解釋時,
使用通俗的『悔改』來表達巴克禮所要傳遞的『因信稱義』觀念,
有何不可或錯誤。
結論來說,
詞彙使用上,我和巴克禮確實不同;
教義重點上,我和巴克禮沒有不同。
我不認為巴克禮真正最看重的重點,是『詞彙使用』。
我認為巴克禮真正最看重的重點,是『因信稱義的教義正確』。
因此,
我們雖然詞彙使用不太一樣,但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們要傳達的教義重點。
而且我使用的詞彙,通常,也不太會使現今的讀者誤解這詞彙要表達的意思。
小小解釋,提供參考。
小小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