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禮牧師對受洗者問道理時,
受洗者的回答沒通過巴克禮牧師這一關。
因為,巴克禮牧師認為這些人觀念錯誤。
錯在哪裡?
以下是巴克禮牧師的回答。
巴克禮牧師的答案一、
「(這些人)還不太明白恩典的道理,
以為人必須先改變,才能得到赦免,
不懂得信靠救主得到赦罪,然後才得到改變。」
(教會公報3515期 p23 『澎湖的消息』)(西元1888年)
巴克禮牧師的答案二、
「當行善
這個題目簡單,不論是任何宗教或道德學者,都是在教導人當行善。
我們基督教為什麼還必須主張行善的事?
因為這裡面有很大的差別。
道德的教訓,或是基督教以外的宗教,
是教導人應該要先行善,才會得救。
但是基督教不是這樣。
若是必須先行善,才會得救,不用信基督教。
入教的條件,不是屈就於行善,
是在悔改認罪、信基督,
這才是最要緊的。
要注意,是要反悔(註)、認罪,不是反悔、改變,
因為若沒信基督使罪得赦,怎麼會改變?
人一般情況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才會虧欠基督的恩惠。
所以,要得救,第一要緊的,不是行善,是悔罪、信基督就足夠了。
但是,若已經悔罪、信基督來入教,得救的第二個要件,就是行善。
怎麼能夠行善?因為基督已經救贖基督徒了,所以基督徒才有能力行善。
比如說,有人患病,我們豈會叫他先醫好自己,再去找醫生呢?
豈不是醫生先醫好他,他才會好,才會強壯、健康。
相同的道理,人必須先得到基督救贖,才有能力行善。
因此,我們不用失望說我們無法行善。
只要反悔信基督的人,都會有能力行善。
因為我們不是在律法底下,而是在恩典之下(羅馬書6:14)。
總的來說,基督教是恩典的宗教,要得救很快,
只要悔罪、信基督,使罪得赦,
心就平安,能行善,就進入天堂。
因為上帝將獨生子賞賜世人,讓信祂的人不致滅亡,而得著永生(約翰福音3:16,參看羅馬書3:21~25)。」
(教會公報3516期 p23 『當行善』)(西元1932年)
註:台語的『反悔』,不是『後悔』,而是『悔改』的意思。
小小羊補充說明:
巴克禮牧師講的話,距今已經約100多年。
可是,他的觀念比現今很多基督徒都還清楚。
當今的基督徒,就算是福音派的,連這種基本觀念也常常不清楚。
巴克禮牧師講的,簡單說,就是四個字------『因信稱義』。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再多講一些,就是-----我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好行為稱義』。
更詳細一點講,就是----『先得救,才能行善』,不是『先行善,才能得救』。
而得救的方法,是『認罪悔改信耶穌』,不是『好行為』。
那些受洗者講的觀念,為什麼沒通過巴克禮牧師這一關?
原因就是他們講的是『好行為稱義』,不是『因信稱義』。
這些受洗者以為,他們能『罪得赦免』,是因為他們有『好行為』。
可是,正確觀念是,
罪能得赦免,單單只有『認罪悔改信耶穌』這一項就夠了,
不需加上好行為。
這不是說,基督徒不用有好行為,
可是,先後順序非常重要,一旦顛倒,整個就大錯。
太多人都以為,我們要先有好行為,才能得救;
可是正確觀念是,先得救,才能有好行為。
『先』好行為,『後』得救---------(X)
『先』得救,『後』好行為---------(O)
換另一種方式講,就是:
先『成聖』,後『稱義』-------(X)
先『稱義』,後『成聖』-------(O)
基督徒必須先『稱義』(得救),之後才能『成聖』(好行為)。
因為,還沒得救的人,是沒有能力行善的。
必須得救之後,才能獲得能力,開始能行善。
正統信仰,不因時代久遠,就會有所改變。
這兩千年來,正統信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所以,
保羅講的、奧古斯丁講的、馬丁路德講的、加爾文講的、巴克禮牧師講的,
和我們現在所信的,都是一樣的。
這是很美妙的事,不是嗎?
我們和歷世歷代聖徒,在真理上,完全能聖徒相通。
正統的信仰,雖然非常古老,但卻也永遠常新。
願上帝幫助我們,能緊緊地持守這歷世歷代傳承的古老信仰,
並且繼續傳講純正福音。
另外,要稍微提一下受洗的『觀察期』問題。
有些教會,沒有觀察期------傳福音後,很快就幫人施洗;
有些教會,有觀察期------要觀察一段時間後,才幫人施洗。
觀察期的時間,長短不一定。
可能幾個月,也可能一、兩年。
有觀察期,並不是壞事。
可是,觀念一定要正確。
假使觀察期是觀察『有無好行為,來獲得得救』,之後才能洗禮,
這樣是錯誤的。
假使觀察期是觀察『真心信主後,有無結出果子(成聖)』,之後來洗禮,
這樣是可以的。
*
以下文章網址閱讀時,請調整至該頁數,
點選『Full screen』(全螢幕),
然後點選『+』來放大閱讀。
教會公報3515期 p23 澎湖的消息
https://issuu.com/801903/docs/3515
教會公報3516期 p23 當行善
https://issuu.com/801903/docs/3516
小小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