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基督徒,我們當然要有好行為。
們要很小心很小心一種誘惑,就是-------功德觀。
一旦被功德觀污染,我們的好行為馬上會喪失價值,甚至引來上帝的憤怒。
什麼是功德觀?
簡單來說,就是『交換』-------
1.用好行為來換取祝福
2.用好行為來抵銷罪行


好行為,在功德觀裡面,是可『量化』的-------
做的好事比較多,存在功德庫裡的功德就比較多,
可換取的祝福、可抵銷的罪行,就比較多。


『贖罪券』------以錢的多寡來換取功德的多寡-----是功德觀的必然產物。


功德觀並非佛教徒所特有,
事實上,人的本性,本來就很容易產生功德觀。
假使我們對聖經真理不夠熟悉,我們也會以為聖經裡也有大量功德觀。


但是,正確的真理告訴我們,基督徒是不能有功德觀的。
表面上,雖然聖經好像有功德觀,但卻和一般人所想的差十萬八千里。


以奉獻的金額高低為例,
一般人會認為奉獻的『金額高』,功德就多;
但聖經卻不是這樣,上帝是看內心,所以寡婦的兩個小錢,
比財主的大量金錢擁有更高的價值。


以行善的多寡為例,
一般人會認為行善越多,功德越多,
但聖經卻不是這樣,因為:
1.沒有任何一件好事,能抵銷人的任何一件罪行
2.不管再多的好事,都沒有辦法使人上天堂


基督徒做好事,確實會在天上累積獎賞。
但是,獎賞的大小計算、獎賞的實質內容,卻非我們所能知道,也無法量化。
做好事對於『稱義』,毫無價值;
做好事對於『成聖』雖有價值,但卻不能摻雜功德觀在裡面。


基督徒行善,確實會蒙上帝悅納並祝福,
但是,卻不是趨吉避凶的萬靈丹。


基督徒假使想透過奉獻更多金錢以換取更多今世的祝福,
假使想透過做任何一件好事以換取上帝更多今世的祝福,
由於內心的不純正,馬上使這筆奉獻、這件好事,喪失了上帝的悅納。


這種道理,其實不難。
報章雜誌裡,我們常看見一種報導--------
子女努力去孝順父母,但目的是要奪取財產,
一旦財產上手,馬上對年邁父母棄之不顧。
請問,身為父母,我們希望自己兒女對我們的孝順,
是發自內心,還是企圖得財產得好處的那種?
那種發自內心的孝順,才是真孝順,才會使父母喜悅;
那種企圖要獲取父母利益的孝順,是假孝順,而且是邪惡,一點都不是善行。


當然,即使是出於功德觀而去行善,也不表示這些人內心和假孝子一樣邪惡。
但是,那種不蒙悅納、喪失價值的情形,卻非常類似。


沒有人能透過做好事,來換取上帝在『今生』的祝福。
基督徒努力行善,純粹是因為那是應盡的本分、因為上帝在我們心中所發動的愛心。
我們所累積的,是『天上』的財寶,不是『今生』的財寶。
這不是說上帝不會在今生給我們財寶,請不要誤解。
我說的是上帝沒有一定會在今生給我們財寶,但保證天上一定有。
並且,我們無法知道財寶多寡、無法知道祝福內容、也無法換取。
因為,我們的動機與內心、每次的行善,都會被上帝檢驗;
上帝獎賞的內容,完全是祂的主權。


兒女孝順父母,父母當然會很高興,而且會給予恩典。
但是,恩典的內容,不該是兒女的期待內容;
恩典的賺取,不該是而女孝順的目的。
真正孝順的兒女,就算父母都沒給任何遺產,也一樣會真心孝順。


太多基督徒企圖用善行去換取上帝今生的祝福了。
問題是,這種功德觀的善行,
在上帝眼中,毫無價值。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自己多次出家、建大量寺廟、供養大量僧侶、大力支持佛教發展、、。
達摩祖師曾與梁武帝面談,當時梁武帝認為自己這樣的努力,應該有極大、極多的功德。
沒想到,達摩祖師卻當場回答:「毫無功德!」


佛教達摩所講的,就是聖經對善行的觀念。
假使連佛教有智慧的僧侶,都可以看出這種『為功德而行善』的善行毫無功德,
那麼,基督徒卻比異教的達摩還不如,我們是否該羞愧掩面?


很不幸的,基督徒做一大堆好事,但自己卻是採用不合聖經的功德觀在做,
還以為自己是努力累積上帝的悅納。
殊不知,這種功德觀的存在,使每一件善行,都喪失了價值,成為垃圾。
並且,這種善行,每做一次,就是犯罪一次,
因為,這是出於『私慾』,而不是出於上帝。
這種行善,不過像那種假孝順的兒女罷了,
表面上是孝順父母,其實內心是充滿鬼胎,為了牟取利益而孝順。
這種邪惡動機,不可能有父母喜悅。


願上帝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走在祂的正路裡。






小小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羊 的頭像
    小小羊

    基督教小小羊園地

    小小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